top of page

如何跟0-3歲嬰幼兒玩

撰文者:劉恩慈 親子教練
校閱與設計:林芳如 社工員

兒童親職系列專欄

要和孩子們玩之前,一定要先了解孩子們不同時期的發展,認識自己在陪伴遊戲中所扮演的角色。寶寶自出生後,就具有學習能力,把握孩子上學前的精心時刻,從認知、人際、情緒、語言、身體與感覺各項領域中,綜合在遊戲裡。

而玩遊戲,就是要讓孩子享受其中,覺得有趣,常常我們玩的時候帶著太多目的性與指導性,無意間也給孩子有些壓力。以孩子為主,沒有什麼正確的玩法,但給予多元有趣的示範及嘗試,留意安全,其實有時候不是遊戲多複雜、玩具多豐富。

只要我們給予孩子充分的探索機會及時間,陪他們一起玩,一起感受,彼此享受在愛裡成長的時間,你會看到孩子的吸收及經驗,不斷透過修剪,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路與風格。
以下會以分齡,各介紹一種可以和孩子玩的方式:

一、0-4個月
寶寶剛出生時,看似不分晝夜的吃與睡,但其實在這個時期,就具有學習能力,給予孩子多元的感官刺激,可以模仿,並促進發展。

❤躲貓貓
所需物品:無
遊戲方法:讓寶寶躺平,和家長對視後開始,家長用雙手將臉捂住「寶寶,媽媽在哪裡?」然後放下手「哇嗚~媽媽在這裡,是媽媽喔!」
也可以運用毛巾、半透明布料、手帕遊戲,增加豐富性。這個遊戲可以培養寶寶物體恆存概念,也幫助他們工作記憶發展,記得短暫看不見的物品。

二、5-8個月
原本躺著的寶寶慢慢會翻身、爬行、坐著,對外在世界更感興趣了,肚子餓或疲累時,不只單純用哭,還會用身體各種姿勢,也會更多發出聲音,並覺得有趣。

❤你丟我撿
準備物品:各種顏色不同大小材質可以丟的玩具或物品。
遊戲方法:讓寶寶坐在安全座椅上。「我們來玩丟丟的遊戲好嗎?」「你看紅色、綠色……」在寶寶看得到的地方,將玩具丟到地上,可以預告「一、二、三丟下去囉!」掉落時,可以模仿聲音「哐、啪」,將玩具遞給寶寶「這次換你丟丟看」。
也可以用不同的玩具讓孩子嘗試,因為不同的東西掉落產生不同聲音,不止學習聽辨能力,也可以發展因果關係的「連」。

三、9-12個月
寶寶開始會站,甚至會走一兩步,手的動作也更細微,可以用拇指跟食指拿起小東西,隨著物體恆存概念的發展,會喜歡把東西藏起來再翻出來。

❤巧拼隧道
需要物品:巧拼地墊、拼裝型的遊戲墊或是空箱子。
遊戲方法:將巧拼搭成中空可讓寶寶爬進巨的隧道,在另一頭呼喚寶寶「寶貝,媽媽在這裡,嘿喲~爬過來」也可以用寶寶喜歡的玩具吸引他,有聲音的、燈光的都可以嘗試。
會發現這個階段的寶寶很喜歡在狹窄空間、飯桌下……等,感受空間知覺能力的發展,玩這遊戲也可以增加爬行的機會。地板鋪上毛巾、泡泡紙,也可以增加變化及樂趣。

四、 13-18個月
孩子現在可以無輔助下行走,甚至抓著扶手上下樓梯。精細動作也更加細膩,使用湯匙、脫襪……等。可以搖頭表達不要,可以聽懂十個以上的詞。

❤一二三木頭人
準備物品:無。
遊戲方法:播放動感的音樂,邀請寶貝一起跳舞唱歌,說「一二三木頭人」,關掉音樂,媽媽也不動了「啊,媽媽變木頭人了,你也不能動喔!」可以抱著他遊戲,感受身體的變化,重複幾次。
跳舞可以幫助孩子平衡感及肌肉協調,動作停止時,學習衝動控制。

五、 19-24個月
這個時期的認知發展歷程非常重要,進入皮亞傑稱的前運思期,不僅物體恆存概念發展完成,可以理解抽象概念,圖案、動作、手勢、文字、數字……等。可以獨自上下樓梯跑跳,詞語爆發期。

❤寶特瓶保齡球
準備物品:空寶特瓶十個、球。
遊戲方法:將寶特瓶排成像保齡球順序一樣,「寶貝,我們來玩保齡球」退到一定距離,準備滾球,示範給孩子看「你看,像這樣把球滾出去,咻,倒了!」算出倒下的寶特瓶,再擺好,邀請孩子試試看。
不僅可以學習數數,還可以增加抓球放球的技術,如果距離太遠可以邀請孩子前進一點,寶特瓶的大小、裝水、裝豆豆,甚至上色,都可以增加遊戲樂趣及變化喔。

六、 25-36個月
兩歲之後,幼兒的體重與身高的成長會慢下來,但活動量會增加。為了要幫助自己身體的大小肌肉能量提升,需要累積足夠的身體活動。2010年以來,英國、澳洲、加拿大等國建議,五歲以下幼兒每日應達到三小時的身體遊戲時間,所以親子運動再適合不過了!

❤遊走彩虹路
所需物品:各種顏色的色紙或是毛巾、封箱膠帶。
遊戲方法:將色紙或毛巾分散在家中空曠處,並用膠帶貼緊,避免滑動,相近的顏色可以分開。
「我們現在走彩虹路囉~任務是不能踩出彩虹以外的地方,媽咪說現在要走紅色,你就要移動到紅色喔~」。
遊戲幾次之後,也可以讓孩子選擇自己想要走的顏色。並依孩子狀態,適時調整遠近,動作變化:爬、跳躍、單腳走......等。
三歲之後也比較能控制自己身體,大肌肉活動可提高基礎體能。

這些遊戲玩法及目標其實都是其次,最重要的其實是您的陪伴,也相信透過彼此享受的過程中,您與孩子也研發出專屬您們的遊戲方式及創意,人的大腦是非常有創造力的,鼓勵自己,已經很努力了!也告訴孩子,他們做得好的地方,培養孩子健康的自我價值,他將會帶著自信面對未來的人生!

圖片資料來源:由 Neil Dodhi 在 Pixabay 上發布。

bottom of page